網路成癮的定義、診斷、預防與處理

王秋雅

photo.jpg

 

  • 前言

    網路科技日新月異,創造了一個網路無國際的世界(陳新豐,民92)。自由時報網路新聞刊登了這則報導「宅童日增,逾四成網路成癮」,這是個相當令人震撼的標題。文中提到一份由兒福聯盟抽樣調查北、中、南、東四區國小五、六年級和國中一、二年級學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四成受訪學生假日上網玩遊戲的時間超過三小時,即使非假日,也有兩成玩網路遊戲三小時以上;還有一成的孩子會為了玩網路遊戲而每天熬夜到十二點以後。依據現行網路成癮指標來判斷,有超過四成的孩子已經符合網路成癮診斷,國中生成癮比例更是高達四成五。(自由時報,2007)。根據彭玉歡研究指出,青少年平均一週的休閒時間為25.1小時,但上網時間即佔去了一半的時間(12.7小時)(葉桂杏,2008)由以上現象,可以看出目前青少年使用網路過度,甚至已經網路成癮的現況,以下,我們將針對網路成癮的定義、特徵與治療方法進行介紹。

 

  • 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的定義

在網際網路普及後,國際間從1996年開始研究網路成癮,目前國內外有許多學者針對網路成癮的現象加以調查,並且分析其心理、病理、動機、行為、原因與輔導以進行研究。以下將針對國內外學者對於網路成癮的定義進行介紹。

 ()國外學者對網路成癮的定義

網路成癮最早由紐約心理科醫師Ivan Goldberg1995年所提出,他在網路上首創「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來形容因為過度沉迷網路而行程的一種類似行為性的失常行為。他形容網路成癮的症狀為:「因網路使用過度而造成學業、工作、課業、社會、家庭身心理功能上的減弱。」同時,Goldberg 也再網路上成立一個網路成癮支持團體(陳新豐,民92,楊明磊,2003)

關於網路成癮的實徵性研究是在1996年由伊茲堡的心理師楊恩Kimberly Young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全美心理學年會提出此領域的第一篇論文,名為「網路上癮:新精神失常現象的崛起」(林季謙,2003,蕭慧君,2007)Young認為這種行為上的衝動性控制失常行為是一種不包含麻醉劑使用的衝動,所以與病態性賭博最為接近。因而Young提出一個較為正式的詞彙「病態性網路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來代表這些成癮性的網路使用行為(林旻沛,民96陳新豐,民92)。此外,由於網路成癮是一廣義的對各類行為與失控問題的稱呼,故Young又將網路成癮分成了5種形式,分別為:網路性愛(Cybersexual Addiction)、網路人際關係成癮(Cyber-Relational Addiction )、線上賭博(Net Gaming )、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 )、電腦成癮(Computer Addiction),可作為了解網路成癮的基礎(Center for On-Line Addiction)。分別介紹如下:

1.網路性愛(Cybersexual Addiction):個人被典型的網路性愛成癮(Cybersexual addiction)所擾,且沉溺於瀏覽(viewing)、下載、線上色情交易或是成人角色扮演的聊天室(adult fantasy role-play chat rooms)。

2.網路人際關係成癮(Cyber-Relational Addiction ):個人沉溺於聊天室,且沉浸於線上關係或是虛擬性愛。線上友誼的重要性很快的取代了真實世界與家人、朋友等的關係。在許多實例中,這將造成婚姻危機與家庭失和。

3.線上賭博(Net Gaming ):線上賭博涵蓋了很多不同的行為類型,包括沉迷線上賭博、購物、股票交易。尤其是個人將利用虛擬賭場、即時賽局(interactive games)、e-拍賣屋等只為了花費金錢甚至不惜破壞與工作有關的本分與重要的關係。

4.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就飆網與資料庫搜尋而言,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中資料的豐富性與易得性會造就另一類的強迫行為。個人將花費更多的時間從網上搜尋與收集資料進而組織資訊。強迫妄想傾向與減少工作效率是這類行為的典型組合。

5.電腦成癮(Computer Addiction):80年代,電腦遊戲如紙牌是電腦中的程式,且研究發現電腦遊戲著迷變成組織中重要問題,因為員工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遊戲甚於他們的工作。而此類遊戲暨非具即時通信功能,亦非線上遊戲。

 

Young的分類中,可以清楚看到這五類成癮類型大致上可區分兩大向度,即心理層次的成癮型態與技術層次的成癮類型;125項多屬心理層次的成癮,34項則多屬背景-技術層次的成癮(林旻沛,民96林季謙,2003陳新豐,民92)

英國心理學者Griffths將網路成癮當作一種「科技成癮」(technological addiction),並將這種屬於科技性的成癮,定義作一種包含人機互動行為(human-machine interactions),而不牽涉化學物質攝取(non-chemical)的行為性成癮(林旻沛,民96陳新豐,民92)。另外,國外學者Jennifer認為「網路成癮」是一種伴隨著耐受性、戒斷性症狀並因而造成社會性活動,如人際關係的干擾的社會心理的偏差行為,而且這種現象有日漸增加的趨勢(陳新豐,民92)BeardWolf將網路成癮定義為無法控制的、有害的網路使用行為(林旻沛,民96)

()國內學者對網路成癮的定義

國內也有學者對於網路成癮提出定義。周榮和周倩將國際衛生組織對成癮的定義上稍作修改,將「網路成癮」定義為:「由重複的對於網路的使用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週期性的召迷狀態,並帶來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慾望。同時並會產生想要增加使用時間的張力與忍耐、克制、戒斷等現象,對於上網所帶來的快感會一直在心理與生理上的依賴。」而國內學者蕭銘鈞則採用「使用與滿足理論」,將上述定義中的「上網所帶來的快感」修改為「上網所帶來的滿足感」。(陳新豐,民92)

由上述定義可知,網路成癮者是因為過度使用網路,導致患者對於網路產生著迷,並且難以抗拒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時並會產生忍耐、克制與戒斷的現象,並會使患者本身的各種社會性活動造成偏差。

 

  • 網路成癮的診斷

一般進行診斷各類精神疾患時,大多使用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所出版的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DSM--。不過在1994年版的DSM--Ⅳ中,並沒有提到網路成癮的相關診斷。雖然在1997年時APA正式承認「網路成癮」其學術研究價值,但對於網路成癮症的診斷或篩選沒有一個通用的標準,目前所使用的網路成癮篩選量表,多是改編自DSM--Ⅳ其他成癮行為的診斷標準(林旻沛,民96陳一明,2005葉桂杏,2008)

紐約精神科醫師Ivan Goldberg根據一般成癮行為的定義,在1995年提出「網際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的七項判定標準:

1. 耐受性(tolerance):使用網路的時間逐次增加才能獲得滿足,或是相同的網路使用時間獲得的滿足感逐次下降。

2. 退癮症狀(withdrawal):若停止或減少過度的網路使用,會導致不安、焦慮、甚至是生理症狀如肌肉不正常抽動,並因為上述症狀而阻礙自己日常的社交、工作、娛樂等生活活動。

3. 經常會超過自己所原本預期的上網時間。

4. 無法控制自己的網路使用行為。

5. 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網路的相關活動上。

6. 因為網路的過度使用而阻礙了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工作、娛樂等活動。

7. 即使意識到自己因為網路的過度使用所引發的心理、生理、社交、職務與生活上的問題,仍無法減少網路使用的次數與時間。

 

過去十二個月裡出現三次以上的上述情形者,即符合網路成癮之症狀。(朱峰誼,2005)

YoungGoldberg所提出網路成癮的觀察現象具體化,定義出網路成癮行為之明確診斷標準;她以病態性賭博為範本,發展出一套簡要的八個問句之診斷問卷,並參考病態性賭博的判斷標準,也就是如果符合了八個問題中的五項以上,就判定為網路成癮者,茲將這些成癮行為詳列如下:

    1.耐受性(tolerance):我會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活動,且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時的情形。

    2.我覺得對網路存有某種幻象與夢境,同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線上才能得到滿足。

    3.退癮症狀(withdrawal):我覺得上網時與頻率愈來愈超出原先的預期,曾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沒有成功。

    4.當我企圖減少或是停止使用網路,我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是脾氣易躁。

    5.我會花許多時間在網路相關活動上,例如搜尋相關的網站、汰換或添購新的電腦周邊設備,而這些時間比原先意圖的還要長。

    6.我會因為上網而放棄或減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社交、職務或是娛樂休閒活動,也會為了上網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危險。

    7.即使我已經察覺網路使用造成的各種生理、心理、社交的傷害,仍照常使用網路;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涉入網路的程度。

    8.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感覺諸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

林旻沛,民96林季謙,2003,蔡博忠,2008蕭慧君,2007,葉桂杏,2008

 

    另外依據Griffiths明確地指出,網路成癮行為有六大條件:(葉桂杏,2008

    1.顯著性(salience):指網路使用已變成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並且支配個人的思想、感覺和行為。例如,即使此人目前沒有在上網,他也是想著下次上網的時間。

    2.改變心境(mood modification):指個人在從事網路活動後所報告的主觀感覺的改變,可以看成是一種因應策略,例如上網後感覺很「亢奮」或是看似平靜的「解脫」或「痲痺」感。

    3.耐受性(tolerance):指必須增加網路使用的量才能達到先前改變心境的效果。這表示若個人沉迷網路,將會逐漸增加上網的時間。在彭郁歡(2003)的研究中發現青少年在網路成癮的症狀中,以耐受性症狀得分最高。

    4.戒斷症狀(withdrawal symptoms):指停止或突然地減少上網的時間,個人會產生不愉悅的感覺或有生理反應,如易怒、心情低落、發抖等,有時兩者同時存在。

    5.衝突性(conflict):指因花太多時間上網而產生人際衝突或與其他活動衝突(如工作、社交、嗜好和興趣等)或產生個人內在的衝突(內在心理衝突、主觀的失控感)。

    6.再發(relapse):指重複出現上述網路使用成癮症狀的傾向,即使在經過戒除或控制上網成癮行為之後,仍有可能再度出現嚴重的成癮問題。

 

    不同於Young對網路成癮行為廣泛的定義,Griffiths認為許多過度的上網行為如在網路上瀏覽色情圖片、以網路社群的人際關係取代真實生活親友、網路購物、蒐集資料、線上遊戲等,不能稱為網路成癮行為,這些行為只是成癮的媒介,因此Griffiths認為網路成癮者只是少數。(葉桂杏,2008

 

  至於如何判斷青少年是否過度沈迷於網路呢?Young曾編制了一份「親子網路成癮問卷」,來協助父母親瞭解是否自己的兒女過度使用網路而不自知。此量表共有20題,每題依照「不總是如此」、「常常如此」、「經常如此」、「偶爾如此」、「甚少如此」分別給予5分到1分,如果該量表的得分超過80分以上,則是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此量表包括下列問題:(林杏足,2003)

 

「親子網路成癮問卷」

1.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上網太久,超過您預設的時間?

2.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因為上網而忽略日常例行的工作?

3.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寧願上網也不願意和家人外出?

4.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在網路上結交新朋友?

5.   您是否常常抱怨您的兒女花太多時間上網?

6.   您的兒女是否因為上網而影響學業成績?

7.   您的兒女是否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檢查自己的電子信箱?

8.   您的兒女是否因為上網而導致社交行為退縮?

9.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隱瞞自己的上網行為?

10.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違背你的規定,偷偷摸摸上網?

11.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獨自關在自己的房間上網?

12.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接到陌生網友的電話?

13.  如果其他家人對您的兒女上網造成妨礙,他(她)是否會勃然     大怒,情緒失控?

14.  您的兒女是否在接觸網路後變得比較容易疲倦及無精打采?

15.  您的兒女是否一旦離線(off-line)後就忍不住想要再上網?

16.  您的兒女是否因為你干涉上網而感到很不高興?

17.  您的兒女是否因為上網而放棄了許多休閒活動?

18.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因為你限制他們的上網時間而感到很不高興?

19.  您的兒女是否常常寧願上網也不和朋友出去玩?

20.  您的兒女是否一旦離線後就會覺得心情很低落、憂鬱或緊張,而   上述的情形卻在上網後一掃而空?

          引自林杏足,2003http://highrisk.ncue.edu.tw/internet.htm

 

    上述量表大體上都是修改美國心理學會對於病態性賭博的定義,將診斷方法改為評量網路成癮的症狀,進而發展而成的,由上述量表中,大家可以檢視自己或子女是否具有明顯網路成癮的症狀,並且進行初級預防或二三級的處理,以下,我們將針對網路成癮的預防與處理的方法進行介紹。

 

  • 網路成癮的預防與處理

    什麼時候網路行為就需要處理?當網路的使用已造成個體學業、家庭及工作的傷害,甚至影響生活或忽略現實生活,出現對個人不健康的反應(例如認知及價值的扭曲、說謊、吸毒等)就需要進一步的介入治療(曾怡慧、施綺珍、楊宜青)。以下將針對網路成癮的預防與處理,分成初級預防、二級輔導與三級治療做更進一步的介紹。

  ()初級預防

    Young(1998)迷上網路一書中提到當孩子出現下列警訊時,就要開始去確定孩子使用網路的情形是否已經過量了:

    1.過度勞累:睡眠時間改變常是過量上網的第一個警訊。這點成人也是一樣的。

    2.學業問題:當小孩的成績滑落時,電腦是最後被發現的罪犯;他們相信孩子正用電腦做作業或寫報告,但其實孩子浪費了很多時間在與人聊天而非學習。

    3.對原本的嗜好不再感興趣:他們會突然地放棄原本的興趣,如童軍、樂團、社團或運動,網路成為他們的新嗜好。

    4.與朋友的互動減少:不管在學校是害羞或外向的個性,迷上網路的小孩常拒絕去購物中心、舞會、看電影或任何和其他孩子可以在一起地方。當這些孩子和電腦男孩(cyberbro)或電腦女孩(cybersis)形成情緒依附時,他們會變得不願和家人溝通並增加距離。

    5.不遵守規則並表現出來:當父母第一次質問孩子使用網路的情況時,常遇到孩子的生氣和敵視。若父母設立規則,孩子常常陽奉陰違。若搬走電腦,孩子會變得更生氣並且開始與父母交戰;因網路引起的社會退縮也會使得孩子較無法平復情緒。(引自葉桂杏,2008)

    而家長要如何避免孩童過度迷「網」呢?兒福聯盟建議,家長不妨依循「CPR」守則,陪伴孩子上網(Company),給孩子多元的休閒娛樂(Plenty),訂定明確的網路遊戲規定(Rule),包含限定上網時間,家中電腦放置在公共區域,也不要給孩子過多金錢,以免沈迷網咖(洪素卿,2007)

 

  ()次級輔導

1、加強多元化人際關係的建立與溝通維繫技巧訓練

    (1)社團活動的推動:青少年時期的人際關係中,同儕關係是最為重要的情感支持與意見引導的力量,而學校社團活動的發展正是因成員在共同興趣及理想上所做的結合,以利助青少年發展「愛、親密、分享、合作、團結」的友誼,由此提昇自我的價值感。並從中發展、培養出個人的興趣。

    (2)資訊素養的培育:e化的時代不只是教授機械式的軟體運用、硬體操作,學校要將資訊素質融入公民教育之中,塑造網路使用的倫理與規範。

    (3)舉辦正規的電玩比賽。不要讓青少年鬼鬼祟崇的泡在網咖裡,可以有一個公共的空間讓他們發表心得、交流,而不會只把心思放在遊戲操控上所獲得的滿足上,以此增進其自尊(可以表現自己在電玩的功力與技巧)。

2、釐清生活目標與學習時間規劃

    檢視學生目前最需要(必要)的事件:提昇學業成績、改善健康狀況、跟上學校的進度、上網等等。以利配合學生需要設計適當的時間管理表。

3、重要他人的適度規範與約束

    父母與老師除了應該了解青少年上網進行的活動之外,也應該訂定適當的使用規則,包括每次使用的時間限制,並教導孩子適當的自我保護技巧(例如忽視他人不當的文字暴力、粗話、辱罵或其他造成個人傷害的言論)。

4、接納並了解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

    與孩子討論上網的相關話題或共同上網,瞭解他們常去的聊天室或電子布告欄;並透過網路匿名、虛擬的特性,成為孩子們聊天、連線的對象,以了解其內心世界,預防可能出現的危險行為,並提供正確知識。

5、網路監控及限制

    善用各種的網路使用紀錄監控軟體(例如Spector 6.0網路紀錄監控軟體)來記錄孩子們的網路使用行為,在非規定上網時段時,將電腦上鎖。(林杏足,2003)

 

  ()三級治療

    一般來說,網路成癮係歸屬於精神方面的問題,一般就診皆是看精神科比較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網路成癮專區」的網站中指出:網路成癮的治療方法有:認知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共發性精神疾病治療等三種方法。(周郁采)

    單就治療網路沉迷的行為,若症狀不嚴重仍在初期,K. Young博士有一些認知行為的治療方法,茲介紹如下:

    1.逆向操作法(practicing the opposite):例如本來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收發E-mail,然後再盥洗和吃早餐,我們可建議病人先盥洗和吃早餐再收發E-mail,以減低對網路的依賴。

    2.外來停止器(external stoppers):例如利用鬧鐘或電腦定時提醒程式提醒自己該離開網路及遠離電腦。

    3.設定時間限制(setting time limits): 例如設定一週使用網路幾小時後即不再使用,或設定每日固定的上網時段,以避免上網時間無限延長。

          4.列出事情的優先順序(setting task priorities):因為上網時間有限制,因此先列出必須透過網路處理事務的優先順序。

          5.使用提示卡(reminder cards): 把網路成癮所造成的問題,列出幾項寫在卡片上,戒除網路成癮的好處也寫在卡片上,然後貼在電腦旁,以便隨時提醒。    
   6.
個人活動行程表(personal inventory):沉迷於網路中,常會忘記或取消一些日常活動,像打籃球,逛街;故可以建議病人寫下個人活動行程表,並標明重要性,以提醒自己不要因為上網而忽略它。

 

    網路成癮症的治療目標,主要是在協助個案了解自己網路使用的情形、探索造成網路過度使用的原因、討論如何解決目前的問題、協助個案恢復自己的能力(問題解決、情緒控制、壓力因應及自我認同能力)、尋找新的生活方式及適應方法及建立適當的生活模式。(曾怡慧、施綺珍、楊宜青)

 

  • 結語

俗話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世界提供給現代人很大的便利性,不論是搜尋資訊、溝通、傳播訊息等方面,都讓我們的生活達到了數十年前無法想像的境界,但是網路中所潛藏的危機也是我們所必須正視的,近年來新聞報導不斷出現:「女學生遭網友性侵」、「台灣宅男創新高」、「青少年因沉迷網路遊戲出現電腦病」,這種現象時時提醒我們:適當的使用網路,才能夠在網路世界遨遊,而非讓網路成為人類的主宰。

 

  • 參考文獻

朱峰誼(200572)網路過度使用與使用者人際敏感度、敵意與妄想意識相關性研究──以台北市高中生為例。亞洲數位傳播內容與科技研究生研討會。2008525,取自http://comm.nccu.edu.tw/wp-content/digiconf05/part7/7-4.doc

林旻沛(96331)。網路成癮的特徵與定義。臨床心理通訊,372008 525,取自http://www.eden.url.tw/x12/download/report_37.pdf林杏足(2003715)高危險群學生輔導網路成癮2008525取自http://highrisk.ncue.edu.tw/internet.htm

林季謙(20031015)不同背景中/小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332008525,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3/33-16.htm

周郁采(無日期)成癮行為之防範。教育部健康醫學網運動休閒區知識庫2008525,取自http://health.edu.tw/health/upload/tbteaching_kb/20050612085336_file1.pdf

洪素卿(2007)宅童日增,逾四成網路成癮。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525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dec/13/today-life9.htm

陳新豐(92101)。細說網路沉迷。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教育學程中心通訊, 112008525,取自http://cte.chna.edu.tw/communication/%E6%95%99%E8%82%B2%E5%AD%B8%E7%A8%8B%E4%B8%AD%E5%BF%83%E9%80%9A%E8%A8%8A%E7%AC%AC%E5%8D%81%E4%B8%80%E6%9C%9F%EF%BC%88%E4%B9%9D%E5%8D%81%E4%BA%8C%E5%B9%B4%E5%8D%81%E6%9C%88%E4%B8%80%E6%97%A5%E5%87%BA%E7%89%88%EF%BC%89.pdf

陳一明(20051115)。你上癮了嗎?淺談網路成癮行為。網路社會學通訊, 502008525,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0/50-18.htm

曾怡慧、施綺珍、楊宜青(無日期)網路成癮症2008525,取自 http://www.tafm.org.tw/Data/011/169/190202.htm葉桂杏(2008415)。少年網路成癮行為與心理社會發展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702008525,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0/70-03.htm

楊明磊(2003627)幫助你,因為錯在你?--「青少年網路成癮」社會脈絡 的另類詮釋。淡江大學「青少年網路成癮行為研討會」2008525 取自http://ymlxxx.myweb.hinet.net/cp_youthnetaddict.htm蔡博忠(2008415)青少年網路偏差行為與預防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702008525,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0/70-04.htm

蕭慧(2007615)由家庭系統分化觀點探討青少年網路成癮行為。網路 社會學通訊,642008525,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4/64-05.htm

 

------

 

其它特殊教育相關文章推薦:

水中復健運動訓練重點與注意事項:各類特殊教育學生觀 < 台南縣水中復健運動課程應用手冊 壹-二 >

重度身心障礙者的體適能競賽活動-機構動起來!

重度腦性麻痺自由行動的希望—米卡復健三輪車 MICAH

特殊學生治療方法—擁抱治療(Holding therapy)

合作教學(co-teaching)之簡介與經驗分享

網路成癮的定義、診斷、預防與處理

精準教學法的重要概念與教學步驟

跑酷!蟲洞!魔術方塊攀岩!遛小孩最佳去處:台中清水鰲峰山運動公園

2015世界盃地板滾球大賽韓國之旅

長照日記 --- 結緣

 

這裡的扛霸子是西土瓦&出嘴秋

本堂口所秉持的初心:健康快樂有錢的方法,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追蹤最新分享的文章!

arrow
arrow

    西土瓦&出嘴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